分类:家校活动 发布日期:2023-01-01 阅读( ) 发布人:trt_cwq
自古以来,“福”便是中华亿万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福”文化更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一。如今,“福”文化已渗透进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为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福”文化内涵,推动“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2022年12月30日,我校2022级开展了线上“福文化”主题班会活动。
此次班会以“弘扬‘福’文化,传承八闽风韵”为主题,由班主任李晓雪老师主持,思明校区德育科主任、初一段长、各班班主任和初一同学们线上参加。
活动伊始,李晓雪老师播放了一段“中国福”微视频,从视频里可以看到,“福”代表希望、平安,福作为一种物质上、精神上的象征符号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李老师简要叙述了“福”的字形及含义演变。作为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福”文化历史悠久,从殷商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字,“福”字无一不饱含着中华民族的美好祈愿与祝愿,是中华民族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的体现。
班会的第二个环节是“述‘福’”。卢婧灵和曾家瑀两位同学分享了关于“福”的传说故事与衍生品。在她们的分享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福”文化正在不断推动民族发展,维系各个民族之间的情感。“福”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基因文化,更是联结世界幸福的纽带。“世界共同幸福”才是真的“福”。
了解完广义上的“福”文化之后,便进入了“寻‘福’”环节。福建是全国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游婧菲同学从福船文化、建筑雕刻、饮食文化、祈福文化、精神文化几个方面带领大家寻找福建之“福”。董璐瑶同学也从建筑、文化、社会方面介绍了厦门之“福”。可见“福”文化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指明了“福”在当代进一步发展的走向及其重要意义。
“写‘福’”环节,同学们通过书法、绘画、剪纸以及寻找家中与“福”有关的物件等形式展示了我们身边丰富多样的“福”文化资源。各种各样的“福”,体现同学们对于“福”文化的理解,也是同学们对于“福”的期盼。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送‘福’”,董璐瑶、卢婧灵、曾家瑀、游婧菲、王文轩等同学发表了本次班会后对于“福”文化的理解与体会,还有自己对2023年的目标和憧憬。李晓雪老师和德育科副主任郑智华老师也给同学们送上了满满的祝福。
班会在歌曲《福》中落下帷幕。“福”是中国老百姓共同的愿望和期盼,同时折射出普惠于民、为人民谋福祉的中国梦。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要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大力弘扬“福”文化,共筑中国梦。
撰稿:初一(11)班游婧菲
审稿:德育科
厦外微信订阅号
厦外微信服务号